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簡稱:上海光機所)成立于1964年5月,是我國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激光科學技術專業研究所。發展至今,已形成以探索現代光學重大基礎及應用基礎前沿、發展大型激光工程技術並開拓激光與光電子高技術應用爲重點的綜合性研究所。作爲...
截至2019年底,上海光机所共有在职职工958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437人),包括兩院院士7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973计划项目及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重点研发计划高技术领域等专家组成员6人、国家重大专项副总设计师1人、国家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1个团队连续获得2项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支持、百千万國家級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5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2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簡稱中科院上海光機所)是我國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激光專業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現已發展成爲以探索現代光學重大基礎及應用基礎前沿研究、發展大型激光工程技術並開拓激光與光電子高技術應用爲重點的綜合性研究...
上海光機所圍繞國家“十二五”規劃,按照中國科學院“創新2020”發展規劃的要求,緊密結合上海光機所“一三五”發展目標,在高功率激光、信息光學、光學與激光材料科技領域與國外開展了實質性科技合作。同時,上海光機所根據各國特點制定了相應的合作政策,有計劃、有重點地策劃、設計和組織了若幹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和交流活動,形成了較爲成熟的國際合作模式。通過組建聯合實驗室,組織高水平國際會議,承擔多項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引進和培養了一批科技創新人才,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高水平、重實效的國際科技合作,提高了上海光機所在國際科技界的地位。
一、組建聯合單元,擴大上海光機所的影響力,提升所的國際學術地位。
2012年4月28日上午,中韓高能量密度激光物理聯合研究中心成立。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和韓國科技部部長李周浩共同爲中心揭牌。李周浩在致辭中指出,中韓聯合研究中心自1998年成立以來,經過十多年的積極努力,對韓、中兩國科技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韓方合作單位韓國原子能研究所是擁有50多年曆史的優秀研究所,在原子能領域取得了一些世界級的成果,得到同行的高度評價。上海光機所在等離子體、激光核聚變等方面取得許...
上海光机所十分重视院地合作,近年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紧密围绕先进激光产业链,先后建立了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上海先進激光技術創新中心和杭州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三个科技成果轉化基地。通过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的建设,在产业共性及关键技术研发、服务企业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做出积极贡献。还与红塔证券等共同组建激光产业基金,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融合...
作爲我國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激光科學技術專業研究所,和首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在致力于科技創新的同時,十分重視科普工作。多年來,上海光機所借助科研院所強大的科普資源優勢,圍繞光學與激光科學技術,積極開展公衆開放日、科普講座、科技課堂、科普作品創作等在內的系列科普工作,獲得...
上光精神
2018年10月,根據中國科學院《關于開展“講愛國奉獻,當時代先鋒”主題活動的通知》要求,上海光機所黨委結合本所實際,在全所範圍內組織開展了“聽上光故事 凝上光精神 展上光風采”主題活動。
两个月中,上海光机所各党支部积极组织,纷纷邀请老科学家、老党员走进支部。期间,包括王之江院士、徐至展院士、範滇元院士、姜中宏院士在内的20余位,經曆了上海光機所創建發展各個重要過程的老同志講述了他們所經曆的“上光故事”。
在此基礎上,全所各黨支部圍繞老同志們的講述,結合各部門承擔的科技創新工作,掀起了對于新時代“上光精神”的討論熱潮。在各支部討論凝練的成果基礎上,經過所黨委總結、整理,形成了“上光精神”:
專注激光,深耕現代光學的使命擔當;
頂天立地,忠于國家人民的家國情懷;
創新進取,致力學科協同的科學精神。
上述“上光精神”的內容,不但源于全所上下的共同討論,也與中國科學院“唯實、求真、協力、創新”的院風、“創新科技、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的科技價值觀,與上海光機所“創新、唯實、奉獻、誠信”的所風和“厚德博學”核心理念一脈相承,互爲補充。
“上光精神”是上海光機所發展到現階段凝聚發展共識,促進創新發展的精神文明創建重要組成部分。它體現的是上光人執著理想、堅持不懈的奮鬥精神,是追求卓越、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的報國情懷,是我所兼容並包、協作進取的創造活力。
聽上光故事探尋初心,凝上光精神延續使命。凝練“上光精神”不是目的,上光人的風采將在新時代的科技創新工作中,將在未來的奮鬥中繼續展現。全體上光人將沿著上光前輩們開辟的道路,秉承“上光精神”,把精神轉化爲推動當下和未來科技創新工作的強大動力,腳踏實地、奮勇前進,不辱“科技報國、造福人類”的初心和使命。